電力電纜輸電線路 停電試驗 內容和要求
發布時間:2020.03.19 新聞來源:高溫補償導線|耐磨熱電偶|防爆熱電偶|天長市宇杰儀表有限公司(官網) 瀏覽次數:
電力電纜輸電線路 停電試驗 內容和要求
1
作業人員要求
對作業人員要求如下:
a) 作業負責人應精通作業(巡檢、帶電檢測及停電試驗)全程的技術與安全要求;熟知所用儀器儀表及設備的操作規程;具備設備狀態分析的專門知識。
b) 其他作業人員應充分知曉作業全程的技術和安全要求,熟知自己的崗位職責,掌握所用儀器儀表及設備的操作規程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2
儀器儀表及設備
2.1 一般性要求
儀器儀表及設備的一般性要求如下:
a) 所有儀器儀表及設備應建有臺賬,附有操作手冊和有效的檢定證書。
b) 儀器儀表的量程與準確級、試驗設備的輸出電壓或電流等應滿足試驗要求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2.2 定期檢定或校驗
儀器儀表及設備均應定期檢定或校驗:
a) 所有測量用儀器儀表應定期檢定,檢定周期應不大于檢定的有效期,檢定結果應符合實際應用要求。如儀器儀表有多個檔位,應對實際應用的所有檔位進行檢定。暫無檢定標準的專用測量/測試儀器,宜采用同型儀器之間比對的方式定期進行校驗。
b) 所有試驗用大型設備應定期檢驗其技術狀態,以確認符合試驗要求,檢驗周期每2 年1次或按設備技術要求執行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3
作業規范
作業過程應遵循以下規范:
a) 作業(巡檢、帶電檢測及停電試驗)全程應遵循GB 26859及GB 26860有關要求。
b) 作業人員應符合第1.1條的要求;所用儀器儀表及設備應符合第1.2條的要求。
c) 作業負責人應事先對擬開展作業的設備狀態有所了解,包括既往作業報告結論、近期有無不良工況經歷及家族缺陷警示等;特別關注可能存在缺陷的設備。
作業負責人應監督全部作業人員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要求執行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4
停電試驗
4.1 基本要求
電試驗包括例行和診斷性兩個部分。一般性要求如下:
a) 進行耐壓試驗前應xj****行低電壓下的絕緣試驗,以評估缺陷擴大的風險。
b)進行與絕緣油相關的試驗時,油溫宜不低于5℃。
c) 現場重新注油或充氣后,應按設備技術要求靜置足夠時間再進行相關試驗。
d) 一并進行潤滑、清掃、螺絲緊固、防腐修補、表計檢查、耗損件更換等保養性工作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4.2 例行試驗
4.2.1 周期
例行試驗的實際執行周期(簡稱周期)遵循以下原則確定:
a) 周期 = 基準周期+ 整體調整+ 個別調整+ 寬限期,通常為3年~8年。其中:基準周期:通常為3年,另有說明的除外;
整體調整:可為0年~2年,各公司基于設備總體狀態確定;
個別調整:基于具體設備的實際狀態確定,具體參見4.2.2和4.2.3;寬限期:系指受停電計劃限制,實際執行時間的延遲,一般不超過1年。
b) 對于數量多的設備,如適用,宜采用輪試。若輪試中發現異常,并懷疑是家族缺陷時,應按第4.2.3條及時對未輪試部分進行試驗。
c) 有停電試驗機會,對1年以上未進行停電試驗的設備宜進行一次例行試驗。
d) 現場備用設備應參照運行設備執行;備用設備及停運超過6個月的設備投運前應進行一次例行試驗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4.2.2 可延遲試驗的情形
符合下列各項條件,設備狀態調整可為1年~2年:
a) 投運未滿30年。
b) 巡檢中未見需要停電處理的重大異常。
c) 帶電檢測、在線監測(如有)顯示設備狀態良好。
d) 歷次例行試驗結果均與初值或原始指紋相近,同比與互比無差異。
e) 上次例行試驗以來,未經歷嚴重不良工況。
f) 無重大家族缺陷警示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4.2.3 需提前試驗的情形
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設備,應提前或盡快安排停電試驗:
a) 交流220kV及以上、直流±200kV及以上設備新投運滿1年,其他設備滿3年,或解體維修之后投運滿1年。
b) 巡檢、帶電檢測或在線監測(I級)發現異常,判定存在較高事故風險的設備。
c) 經歷了嚴重不良工況,在運行狀態下無法確認其狀態的設備。
d) 受重大家族缺陷警示,需要停電試驗以排查是否存在同類缺陷的設備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4.2.4 免除例行試驗之條件
應用了帶電檢測或/和在線監測(I級),經評審,確認其對設備缺陷的反映效果等同或接近例行試驗,可免除例行試驗,或進一步延長其周期,以提升設備的可用率水平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4.3 診斷性試驗
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宜進行診斷性試驗:
a) 巡檢、帶電檢測、I級在線監測報告異常,例行試驗無法明確異常原因。
b) 經歷了重大不良工況或受重大家族缺陷警示,需要排查是否存在缺陷。
c) 設備解體維修或備用設備投運前,需確定是否具備投運條件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4.4 異常處理
常原因分析可遵循第4.9條,并按以下原則處理:
a) 例行試驗異常,應結合不良工況及家族缺陷等明確異常原因;若原因不明,應列出可能的原因,依次選擇關聯狀態量進行診斷性試驗。
b) 如窮盡試驗手段異常原因仍然未能明確,應基于可能的原因,由表及里,通過檢修予以發現并消除。異常未排除之前不宜投運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5
交流耐張試驗
試驗遵循以下各條:
a) 試驗前,應xj****行低壓試驗,以評估耐壓試驗致使缺陷擴大的風險。
b) 對繞組絕緣進行外施交流耐壓時,被試繞組短接后加壓,其他繞組短接并與外殼連 接后一并接地。
c) 試驗電壓的波形應良好,峰值與有效值之比應在√2 ± 15%之內;宜在高壓端進行測量,并以峰值/√2作為試驗電壓值(詳見 GB 16927.3)。
d) 除另有規定外,耐壓幅值為出廠耐壓值的 80%。
e) 除另有規定外,試驗電壓的頻率可在 10Hz~500Hz,油浸式電力變壓器及電抗器的 耐壓時間按下式計算:
式中:
t——耐壓時間,單位為s;
f——試驗電壓頻率,單位為Hz。
f) 除另有規定外,升壓過程如下:從零開始,平穩升至約 50%、75%的耐壓值時短暫停頓(≤1min),若無異常,繼續以 1%~2%/s 的速度均勻升至 100%的耐壓值。耐壓結 束后,應迅速均勻將試驗電壓降至零。如有條件,宜在測量電壓下一并測量放電量。
g) 耐壓過程中若出現試驗電壓閃變或被試設備內部發出異常聲響,應立即中止試驗。
h) 設備正常時,放電量不超過注意值,且耐壓前后絕緣電阻不應有明顯下降。
e) 耐壓過程中若出現試驗電壓閃變或被試設備內部發出異常聲響,應立即中止試驗。
f) 設備正常時,放電量(如測量)不超過注意值,且泄漏電流(如測量)穩定,不隨耐壓時間明顯增長,同比及互比不應明顯偏大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6
直流耐張試驗
試驗遵循以下各條:
a)試驗前,應xj****行低壓試驗,以評估耐壓試驗致使缺陷擴大的風險。
b)除另有規定外,直流電壓的波紋系數應小于 3%。
c)除另有規定外,耐壓幅值為出廠耐壓值的 80%。
d)除另有規定外,升壓過程如下:從零開始,平穩升至約 50%、75%的耐壓值時短暫停 頓(≤1min),若無異常,繼續以 1%~2%/s 的速度均勻升至 100%的耐壓值。耐壓結束后,應迅速均勻將試驗電壓降至零。如有條件,宜在測量電壓下一并測量放電量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7
停電試驗項目及要求
停電試驗項目及要求見下表 。
表 電纜及附件例行試驗項目及要求
表 電纜及附件診斷性試驗項目及要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8
外護套絕緣電阻測量
采用輸出電壓不大于 2500V 的絕緣電阻儀分段測量金屬鎧裝層對地的絕緣電阻。要求≥0.5 MΩ?km,即絕緣電阻測量值(MΩ)乘以被測電纜長度(km)≥0.5 MΩ?km。 如測量結果不滿足要求,應判斷是否已破損進水。方法是:用萬用表測量絕緣電阻,然后調換表筆重復測量,如果調換前后的絕緣電阻差異明顯,可初步判斷已破損進水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9
接地系統及交叉互聯系統檢測
具體內容和要求如下:
a)電纜護套、絕緣接頭外護套、絕緣夾板對地直流耐壓試驗:試驗前應將護層過電壓 保護器斷開,在互聯箱中將另一側所有電纜金屬套都接地,然后在每段電纜金屬屏 蔽或金屬護套與地之間加 5kV(運行中)/10kV(新投運)直流電壓,時間為 60s, 不應擊穿。
b)護層過電壓保護器檢測:護層過電壓保護器的直流參考電壓應符合設備技術要求; 采用 1000V 絕緣電阻表測量護層過電壓保護器及引線的對地絕緣電阻,應≥10MΩ。
c) 互聯箱閘刀(或連接片)接觸電阻和連接位置檢查:排查互聯箱缺陷時適用。在密 封互聯箱之前,采用數字電橋或其他適宜的方法測量閘刀(或連接片)的接觸電阻, 要求≤20μΩ,或符合設備技術要求。閘刀(或連接片)連接位置應正確無誤,如 發現連接錯誤重新連接后應重測閘刀(或連接片)的接觸電阻。
d)接地電阻測量:排查接地裝置缺陷時適用。采用“三極法”進行測試,電纜接頭井、終端場的接地電阻應滿足設計要求,且同比應無明顯變化。注意近期降水的影響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10
油壓示警系統檢測
采用 100V 或 250V 絕緣電阻表測量控制電纜心對地(屏蔽層)絕緣電阻,要求≥2 MΩ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11
壓力箱檢測
壓力箱檢測內容和要求如下:
a)供油特性:供油量不應小于供油特性曲線所代表的標稱供油量的 90%。
b)油擊穿電壓:≥50kV,測量方法參見 GB/T 507。
c)油介損:< 0.005,在油溫為(100±1)℃和場強為 1kV/mm 的測試條件下進行測量, 方法參見 GB/T 9326.1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12
油紙絕緣電纜主絕緣電阻
采用 2500V 及以上絕緣電阻表進行測量。要求陸地電纜的絕緣電阻≥1000MΩ;C 級及 以上海底電纜的的絕緣電阻≥500MΩ,C 級以下海底電纜的的絕緣電阻≥50 MΩ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13
交聯聚乙烯電纜主絕緣介損測量
評估主絕緣老化狀態時適用。
可在工頻電壓下測量,也可在 0.1Hz 低頻電壓下測量,測量電壓為 U0。具體要求如下:
a)工頻電壓下電纜主絕緣的介損<0.002,或 0.1Hz 低頻電壓下介損的初值差<30%。
b)同比與互比(如有可比數據)未見明顯偏大。 如測量結果不滿足要求,宜結合關聯狀態量查明原因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14
交聯聚乙烯電纜銅屏蔽層電阻和導體電阻比測量
需要判斷屏蔽層是否出現腐蝕時或者重做終端或接頭后適用。
采用數字電橋或其他適宜的方法進行測量。在相同溫度下分別測量銅屏蔽層和導體的電阻,屏蔽層電阻和導體電阻之比具有指紋屬性,應無明顯改變。
如比值增大,可能是屏蔽層出現腐蝕;比值減少,可能是附件中的導體連接不良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15
交聯聚乙烯電纜主絕緣交流耐壓及絕緣電阻測量
確認交流電力電纜主絕緣強度時適用。
通常采用諧振耐壓法,頻率宜在 20Hz~300Hz。交流耐壓及絕緣電阻測量應分別對每一 相/極進行,非被試導體和金屬屏蔽應一起接地。耐壓前,被試電纜兩端應與電網其他設備 斷開,電纜終端及三相/極間應留有足夠的安全距離,避雷器、電壓互感器應臨時拆除。對 于金屬屏蔽一端接地,另一端裝有護層電壓保護器的單芯電纜,應將護層電壓保護器暫時短 接。耐壓幅值見表 《電纜及附件診斷性試驗項目及要求》,耐壓時間均為 1 小時。對于交流 66kV 及以上電力電纜,可同步 進行局部放電檢測和介損測量。其他參見交流耐壓試驗。
新投運電纜如果電纜敷設條件比較差,具備條件時,3 年內宜開展一次主絕緣交流耐壓 試驗,試驗電壓和程序同交接試驗。不具備試驗條件或已超過設計壽命的,可施加正常系統 相對地電壓 24h 方法替代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16
直流電纜主絕緣直流耐壓試驗及泄漏電流測量
確認主絕緣強度時適用,一般投運 1 年內首檢,新安裝終端或接頭后也應進行。
升壓過程依據 DL/T 1301 執行,試驗時,從 0 開始均勻升壓,并在 25%、50%、75%耐受電壓下停留 1min,無異常時,在 15s~25s 內升至 100%耐受電壓,持續 1h。期間,試驗電壓 應無閃變,被試電纜無異常聲響,泄漏電流讀數應穩定,無隨耐壓時間明顯增長的趨勢,且 與上次試驗值差異應小于 10%。耐壓試驗結束后應對被試電纜用專用放電裝置進行充分放電, 時間不少于 24h。其他參見 GB/T 37013。
如耐壓試驗有異常,應查明原因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17
交聯聚乙烯電纜局部放電檢測
排查交流電力電纜放電性缺陷時適用。
可與主絕緣交流耐壓試驗一并進行,方法按局部放電帶電檢測;也可在施加振蕩波的情形下進行,其中 35kV 電力電纜振蕩波試驗參見 DL/T 1576,更高電壓等級電力電纜的振蕩波試 驗取得經驗后再進行。
局部放電帶電檢測方法如下:
排查電纜本體、終端及中間接頭放電性缺陷時適用。 可采用高頻電流耦合法(通過高頻電流傳感器耦合接地引線中的高頻電流檢測)或電容、耦合法(在靠近電纜接頭附近的電纜本體外護層外纏繞金屬箔作為耦合電極)或其他適用方 法。要求沒有源自電纜及其附件的局部放電信號。 如確認或高度疑似存在放電性缺陷,宜停電檢查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18
交聯聚乙烯電纜 X 射線成像檢測
施工或運行中受到破壞性外力作用后適用。
采用 X 射線成像儀進行檢測。測量時,應按照使用說明做好輻射防護等安全措施。檢測 范圍限于可能受傷的部位,根據現場條件確定成像板安裝位置并調節成像儀電壓,獲取電纜 本體及附件內部的層結構圖像。詳見 DL/T 1785,要求無可探測的損傷。
如檢出損傷,可通過標定確定損傷的尺寸,評估風險,確定修復計劃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19
交聯聚乙烯電纜取樣材料分析
評估電力電纜壽命時適用。
從待評估的電力電纜截取一段,制備分析樣品,分別對外護套、屏蔽層及主絕緣進行測試分析。其中,電纜結構尺寸、機械性能、絕緣熱延伸及絕緣熱收縮等常規項目,可按照不 同電壓等級電纜產品標準和 GB/T 2951 系列標準的要求進行。評估老化狀態時,可取樣進行 熱性能及介電性能分析,方法如下:
a) 差式掃描量熱法(DSC)。采用差式量熱掃描儀對取自不同位置的電纜絕緣樣品進行 檢測。檢測時,選取合適的溫度范圍以及升溫和降溫速率、恒溫時間,獲得 DSC 曲 線。根據 DSC 曲線中的圖譜特征、位置及是否存在等信息,判斷電纜運行過程中曾 經耐受的溫度范圍。
b) 顯微觀察法。按 GB/T 11017.1 和 GB/T 18890.1 等標準中要求進行 XLPE 絕緣的微 孔雜質試驗、半導電屏蔽層與絕緣層界面的微孔與突起,采用透射光、顯微鏡進行 檢查,判斷是否有超過尺寸、數量要求的微孔、雜質、突起等。使用顯微鏡可直接 觀測主絕緣內部可能存在的電樹枝形態;染色后通過顯微觀察可以有效檢測電纜主 絕緣內部可能存在的水樹枝形態,并對老化狀態作出評估。
c) 紅外光譜分析法。使用紅外光譜儀進行檢測,獲得紅外光譜圖,通過檢測特征官能 團含量來評估電纜絕緣老化及受潮程度。
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
20
主絕緣直流耐壓試驗及泄漏電流測量
充油電纜失去油壓修復后,或重做終端、接頭后適用;油紙絕緣電纜及附件排查主絕緣 缺陷時適用。
對于充油電纜,耐壓幅值根據電纜的額定電壓及雷電沖擊耐受電壓選??;對于油紙絕緣纜,耐壓幅值根據電纜的額定電壓選取,耐壓時間為 5min,其他參見直流耐壓試驗。
如耐壓試驗有異常,應查明原因。
本文共分
1
頁